城市治理现代化视角: 城管四大痛点诊断与破局路径
来源:城市管理局 时间:2025-11-19

  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双重要求下,安阳市文峰区城市管理局作为直面群众需求、衔接政策落地的关键部门,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城市品质提升与民生福祉保障。结合基层执法实践与政策执行现状,当前文峰区城管局在队伍建设、执法模式、装备保障、协同治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一是队伍素质与结构失衡,专业能力滞后需求;二是执法模式粗放固化,刚性管理与民生需求失衡;三是装备保障不足,科技赋能水平偏低;四是协同机制不畅,多元治理合力未形成。相关建议:一是构建“选培管励”一体化体系,强化队伍建设;二是推行“普法+柔性+长效”模式,实现精细执法;三是构建“装备+科技+管理”保障体系,提升赋能水平;四是搭建“跨部门+基层+社会”三维框架,凝聚治理合力。

  一、存在问题

  (一)队伍素质与结构失衡,专业能力滞后需求。

  城管执法队伍的综合素养是保障执法公正、提升治理效能的核心基础,当前这一领域的短板已成为制约工作开展的关键瓶颈。一是学历与专业结构不匹配,部分基层队伍仍以低学历人员为主,缺乏具备法治思维、公共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才,难以应对复杂执法场景中的法律适用、裁量基准把握等问题。二是培训体系存在缺位,现有培训多侧重应急处置等基础内容,对新增执法事项、数字化执法工具应用等针对性培训不足,导致部分队员面对跨领域问题时应对乏力。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人员招录、考核、晋升的统筹管理机制不健全,考核结果与职级晋升、待遇保障关联度低,造成队伍活力不足,干事创业动力欠缺。

  (二)执法模式粗放固化,刚性管理与民生需求失衡。

  在执法实践中,“重处罚轻引导、重整治轻长效”的粗放模式尚未根本改变,导致治理效果反复且易引发社会矛盾。一方面,源头管控缺失导致问题反弹率高,针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夜间烧烤噪音扰民等常见问题,多采用集中整治的末端执法方式,缺乏前期疏导与长效监管,整治后往往陷入“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执法方式简单化加剧对立情绪,部分队员缺乏文明沟通技巧,在面对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摆摊行为与居民投诉冲突时,易陷入“管则引发矛盾、不管则失职”的两难困境。尤其在中央文明办取消占道经营考核限制后,如何平衡小微经济需求与城市管理秩序成为新的挑战。

  (三)装备保障不足,科技赋能水平偏低。

  执法装备与科技应用是提升执法效率的重要支撑,当前这一领域的短板严重制约了精细化管理推进。一是基础装备短缺,部分基层执法小组缺乏标准化执法记录仪、便携式称重设备等必备工具,执勤车辆老化且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全域覆盖与快速响应需求。二是科技应用滞后,执法对象数据库不完整,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未建立,导致执法效率低下。三是装备管理不规范,缺乏统一的采购、维护、报废流程,部分装备因维护不及时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与执法保障缺位。

  (四)协同机制不畅,多元治理合力未形成。

  城市管理涉及领域广、关联部门多,单一执法难以破解复杂问题,当前协同治理机制存在多重障碍。一是跨部门联动松散,在处置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时,与环保、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缺乏常态化协作,导致问题处置不彻底。二是基层协同薄弱,街道、社区与城管中队的信息互通渠道不畅通,社区发现的违规线索无法及时传递至执法队伍,执法行动也缺乏社区配合,影响处置效果。三是社会参与不足,公众对城管工作存在认知偏差,舆论争议性较强,同时缺乏便捷的参与渠道,难以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二、相关建议

  (一)构建“选培管励”一体化体系,强化队伍建设。

  以专业化、规范化为目标,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一是优化人员准入机制,对接人事部门建立“年轻化、专业化”招录标准,扩大法律、公共管理等专业人才招录比例,通过竞争上岗与择优录用改善队伍结构。二是建立分层培训体系,落实学时学分制度,基础培训聚焦执法规范与文明沟通技巧,专项培训针对新增执法事项与科技工具应用,通过模拟演练提升实战能力。三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涵盖执法效能、群众评价、案件质量的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推行轮岗交流制度激发队伍活力。

  (二)推行“普法+柔性+长效”模式,实现精细执法。

  以平衡管理秩序与民生需求为核心,转变执法理念与方式。一是构建源头治理机制,跳出“运动式整治”怪圈,联合规划部门科学划定临时经营区域,明确摆摊时间、卫生标准等规范,实现“疏堵结合”。建立重点监管对象分级台账,对多次违规者重点管控,对初次违规者侧重引导教育,从源头减少违规行为。二是规范柔性执法流程,落实“普法在前、执法在后”原则,通过社区宣传、线上平台等载体开展常态化普法,对违规行为实行“告知-引导-处置”三步法,强化执法礼仪培训,以“尊重式执法”化解对立情绪。三是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定期分析群众投诉热点,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溯源整改,建立执法办案讲评制度,推动“末端处罚”向“源头治理”转变。

  (三)构建“装备+科技+管理”保障体系,提升赋能水平。

  以数字化、标准化为方向,强化执法保障能力建设。一是补齐装备短板,按照“标准化配置、差异化补充”原则,优先为基层配备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检测设备等基础装备,更新老化执勤车辆,保障执法需求。二是推进科技赋能,搭建全域智慧城管平台,整合执法对象数据、投诉线索、巡查记录等信息,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接口,扩大非现场执法系统覆盖范围,通过视频监控、AI识别提升问题发现效率。三是规范装备管理,制定统一的采购招标、日常维护、报废处置流程,建立装备管理台账,实行“谁使用、谁负责”制度,确保装备完好可用。

  (四)搭建“跨部门+基层+社会”三维框架,凝聚治理合力。

  以协同化、多元化为目标,构建全域共治格局。一是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清单,推行“优先协查、证据互认”等协作举措,实现问题线索共享与联合执法常态化。二是强化基层联动,在社区设立城管联络点,建立“社区网格员+执法队员”结对机制,开通线索报送专线,实现“社区发现、中队处置、结果反馈”闭环管理。三是引导社会参与,通过官方平台公开执法流程与典型案例,消除公众认知偏差;搭建线上举报与建议平台,设立“城管体验日”活动,鼓励公众参与监督与治理,形成多元共治合力。

责任编辑:城市管理局
分享:

主办:文峰区人民政府

承办:文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安阳市文明大道中段 

邮编:455000 联系电话:0372-5100100

在线联络信箱:wf5100100@163.com

ICP备案号:豫ICP备15022033号

网站标识码:4105020004

公安机关备案号:410502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