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朴祠
来源:文峰区人民政府 时间:2021-07-29

  郭朴祠又名郭文简公祠,位于东钟楼巷西口,是郭氏后人为了纪念郭朴而修建的,郭朴,字质夫,世称“东野先生”,乡人称“郭阁老”是明代安阳人,嘉靖十四年进士,他曾两次担任吏部尚书,后又升为“阁老”,在京城辅佐朝廷,为官清正廉明,很受皇帝的器重和百姓的爱戴。

  郭朴祠始建于明代,正殿坐西朝东,青砖青瓦,画梁雕柱,面宽5间,长14米,深7米,悬山顶简瓦覆盖,殿内正中有画像碑一通,碑高2.35米,宽1.1米,厚0.2米,上阴刻郭朴彩绘坐像,对研究中国古代碑刻艺术有较高价值,1985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郭朴,我们不由得想起“仁义巷的传说”,在安阳的“九府十八巷”中,有一条长约百米的“仁义巷”。相传郭朴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此,据说邻居家的王山在盖房子时,多占了他家一墙宽的宅基,家里人感觉受了欺负,又不好与他吵嚷争辩,于是便派人到京城捎信给郭朴,希望郭朴能派人回乡压压对方的嚣张气焰,有一天郭阁老刚刚下朝回府,有人禀报说河南老家有人捎来了书信,郭阁老看完了书信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马上叫人润墨,写一回书,让送信人带了回去。郭夫人一见回书,心中甚是欢喜,急忙拆开细看,只见信中写着四句诗:

  千里捎书为一墙,

  让它几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依然在,

  今日不见秦始皇。

  郭夫人看罢书信,觉得还是郭阁老有修养,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讲的很有道理,于是又让家人从自己宅院的一边让出了三尺宽的地方给王山使用。再说王山,见郭家不仅不争回地方,反而又给自己让出了三尺的地方,深受感动,不禁想,看人家郭朴在京城做宰相,权高位重,还给咱一让再让,真是高风亮节,令人钦佩,而自己却占人家的地方,真是太不应该了。于是他九、就主动把自己的墙拆了,又往后退了三尺,这当中的地方便闲置下来,后来,从这里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一条小巷。人们为了感念郭阁老让宅基地的品行,便给这条小巷取名叫“仁义箱”。这条小巷直到2002年老城改建时才消失,但“仁义巷”的传说却永远留在了古城人的心里。它也时刻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责任编辑:文峰区政府
分享:

主办:文峰区人民政府

承办:文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安阳市文明大道中段 

邮编:455000 联系电话:0372-5100100

在线联络信箱:wf5100100@163.com

ICP备案号:豫ICP备15022033号

网站标识码:4105020004

公安机关备案号:410502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