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二三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社会稳定工作目标要求,通过精织调处网格,健全完善排查化解机制,配强配齐稳控队伍、夯牢稳控防线等举措,不断提高社会稳控能力和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街道成立了由党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街道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矛盾纠纷排查(积案)化解领导小组,负责辖区社会稳定工作以及矛盾纠纷排查(积案)化解工作的协调、督导、落实等,确保社会稳定工作成为街道“一把手工程”和社会民生的“定海神针”,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驾护航;针对影响力日益突出的网络社情舆论,成立了相应机构,街道专设了网络舆情观察员1人,专职负责小到各种微信群、大到网络舆情的监控、处理等日常工作,设立了各社区兼职网络舆情观察员4人,协助街道专职网络舆情观察员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舆情进行疏导,引导网上舆论,形成正面的舆论优势。
二是严格落实,稳定工作责任。明晰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班子其他成员以及社区主任、网格长、调解员等在信访事项、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方面的责任义务,定期召开由街道综治、信访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分析研判会议,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以及相关信访事项、信访隐患的解决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做到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每周召开一次由各社区网格长和信息员参加的社情民情分析会,排查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上访隐患等事项,将排查出的问题进行疏理、分析,能化解的及时组织人员化解并将化解情况存档,对一时不能化解的问题及时上报街道,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化解攻坚。
三是排查化解,抓好重要时间节点。把抓好预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在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召开重点人员、防范群体性事件及社会不稳定因素风险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提前掌控事态发展,做好预防部署,必要时采取各种临时措施,关口前置抓防范,重心下移事发前。敏感期严格实行领导大接访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特殊情况随时报告。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逐案落实“四定四包”责任制(定目标任务、定包案领导、定具体承办人员、定办结时限;包调查处理、包疏导教育、包稳控防范、包定纷止争),确保各类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化解。
四是加大力度,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依托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建立了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调解员、信息员网络,实行“一点受理、全员协同”办理流程,建立了多部门既分工、又合作的联调联动制度。小的矛盾纠纷,由网格长、网格调解员共同进行调处化解;较大的矛盾纠纷,由街道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参与人员,共同调处解决;对于可能影响辖区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及时上报主要领导和区相关部门,制定应急工作方案,确保各种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早发现、早化解,预防事态扩大和“小变大大变炸”。对疑难案件和积案时间跨度大、牵涉面广、历史复杂等多方面原因,找准调处化解难的主要原因,提前商议制定调处方案和策略,因案施策,对症下药,为攻坚化解“硬骨头”案件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分包责任,做好重点人员稳控。对老“上访户”、重点人员等稳控特殊群体,做到“生活关怀、促进就业、依法维权”三位一体关爱模式。严格落实重点人员稳控分包责任和领导包案责任制,对特别困难户负责分包帮扶工作。同时,注重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一对一”重点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信访重点人员厘清法律关系、责任归属、阐释法律条文,引导上访群众息访罢闹,回归社会;对街道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积极向上级和相关部门反映,开展陪访、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和稳控,实现重点信访人员主动配合街道稳控工作的良好局面;定期联合律师事务所、区司法局等单位和社会组织,充分利用入户宣传、专项法制宣传、法律讲座等多种形式,定期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