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区(高新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来源:统计局 时间:2021-11-12 15:51:5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三季度以来,严重洪涝灾害、新冠疫情对我区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持续恢复,部分指标增速出现回落,但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居民收入继续增加,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5.9亿元,同比增长9%,比上半年回落5.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5.8%)3.2个百分点,四区第一,全市第二。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3:23.4:76.3。

  

  

  一产增加值完成4900万元,同比下降16.2%,低于全市17.8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39.3%,两年平均下降13.1%,下拉GDP0.1个百分点。

  二产增加值完成43.5亿元,同比增长20.3%,高于全市16.5个百分点,全市第一。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3%,两年平均增长4.5%。二产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45.3%,上拉GDP4.1个百分点。其中,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占GDP的比重为16.8%,对GDP的贡献率为33.8%,拉动GDP3.1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占GDP的比重为6.6%,对GDP的贡献率为10.8%,拉动GDP1个百分点。

  三产增加值完成141.9亿元,同比增长6.3%,低于全市2.2个百分点,四区第三。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2.3%,两年平均增长5.5%。三产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55.5%,上拉GDP5个百分点。

  其中,其他  服务业  同比增长7.7%,占GDP的比重为38%,拉动GDP3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金融业(使用全市统一增速)同比增长12.4%,占GDP的比重为12.3%,拉动GDP1.4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业同比增长6.8%,占GDP的比重为9.1%,拉动GDP0.6个百分点;

  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9.1%,占GDP的比重为2.7%,拉动GDP0.2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同比下降2%,占GDP的比重为14.1%,  下拉GDP0.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较大,同比下降37.4%)。

  

  (二)农业生产不断下降

  洪水灾害造成农田被冲毁淹没,农作物受损,粮食减产,全区受灾面积达到3.5万亩,农业生产呈下降趋势。

  从种植业看,秋粮播种面积下降,粮食作物减产,全区秋粮播种面积2.9万亩,同比下降3.9%,总产量1.3万吨,同比下降21.7%。油料播种面积也有所下降,全区油料种植86.1亩,同比下降16.3%,总产量12吨,同比下降51.8%。

  前三季度,全区农业总产值累计完成0.93亿元,同比下降18.4%。

  (三)工业生产稳中向好

  9月份,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长52.4%,较上月回落7.4个百分点;累计同比增长42.9%,较1-8月回升1.2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6.1%,拉动全区35.8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分别累计同比增长51.5%、161.7%。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8.7%。其中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9.4%,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5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大类增长基本稳定。全区17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累计增加值保持增长,同比增长43.1%;其中9个行业累计同比增长达到两位数及以上。对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拉动较大的行业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36.2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8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0.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1个百分点。

  1-9月份高质量发展指标完成情况:高新技术产业增加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8.7%,四区第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84.4%,四区第二,全市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6.6%,四区第一,全市第二。

  

  (四)建筑业实现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完成34.68亿,同比增长15.3%。虽然呈现两位数的增长,但我区建筑业总量小,占GDP的比重仅为6.6%;企业少,在库企业仅有41家;企业规模小,一级资质的企业仅有3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1-9月,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19.2%,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3.2个百分点。其中,500万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1%。

  

  按领域划分,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6.6%,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7.8%,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0.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1%,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7.2%,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6.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6.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0%,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6%,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4个百分点。

  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为零,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7.5%。

  按构成划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39.3%,占全部投资的72.3%,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0.4个百分点;其他费用同比下降17.3%,占全部投资的26.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6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459%,占全部投资的1.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2个百分点。

  

  (六)消费品市场增长乏力

  9月份,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4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月回升7.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下降5.4%,降幅比上月收窄近5个百分点。

  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1.6亿元,同比增长8.7%,比1-8月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2%,比1-8月回落2.8个百分点。

  受灾情疫情双重影响消费品市场恢复受阻。今年上半年我区消费品市场逐月恢复,二季度以来暴雨、疫情叠加基数因素影响,零售额当月增速由正转负。涝疫相接使我区消费品市场受到一定冲击。

  

  商品零售额下降明显。9月份,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同比下降8.1%,但降幅较上月收窄近3个百分点。

  餐饮收入仍保持两位数增长。9月份,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8.7%,增幅较上月继续扩大。在暴雨灾害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压力下,餐饮收入仍能保持强劲势头,主要是由于今年新增单位的助力。

  消费品市场支柱行业零售额增速持续下降。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占我区限额以上零售额的近七成,其增速的回落对全区消费品市场影响甚为明显。前三季度全区限额以上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均增长8.4%,比上半年分别回落25.9、1.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销售占我区限上零售额49%。受到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的影响,制造商产能下降,销售企业受到严重冲击。

  

  (七)重点服务业增速回落明显

  受洪灾、疫情等因素影响,人员出行受限、经济活动减少,交通运输、旅游、酒店、餐饮等“面对面交互”式服务业受影响较大。1-9月份,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1%。全区服务业分为14个大类,营业收入实现10涨4降。

  对全区拉动较大的是邮政业和电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分别拉动全区3.12和3.18个百分点。下降较为严重的行业为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和装卸搬运仓储业,分别下降87.5%和45.5%。

  (八)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722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552元,同比增长7.3%,较上半年下降3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8%,两年平均增长3.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422元,同比增长7.1%,较上半年下降2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393元,同比增长7.7%,较上半年下降5.9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8%,两年平均增长3.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86。

  

  二、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特点

  前三季度,除了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外,我区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有所回落。但同时也要看到,全区经济恢复态势持续,灾情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9月份有所减弱,部分指标增速比8月份有所加快,创新转型仍在加快推进,民生大局总体稳定,表明我区经济底盘稳、活力足、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第一,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两年平均增速保持增长。受上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以及灾情疫情的冲击,前三季度全区经济同比增速虽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主要指标两年平均增速仍保持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2.4%,表明全区经济复苏进程基本经受住了特大洪涝灾害和聚集性疫情等不利因素的严峻考验。

  第二,灾情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9月份有所减弱,部分指标增速环比加快。1-9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9%,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比上月提高3.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分别比前8个月提高0.7、2.7和0.5个百分点。

  第三,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创新转型加快推进。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绿色发展持续推进。1-9月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4.78%,降幅比上半年扩大5.44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尽管我区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和考验,但无论是洪灾还是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都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我区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发展的韧性、动力、活力依然较强。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灾后重建、疫后重振的过程仍需时日。全省乃至全国各地都普遍面临着供需两端放缓、成本上升较快、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政策等因素制约,全区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初步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8%)、固定资产投资(7%)有望实现年度目标;GDP(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完成年度目标有较大难度,需付出艰苦努力。

  一是抓住年度入库时间节点,确保准四上”企业应入尽入。11月初,“四上”企业年度入库工作即将开始,达到标准的企业将分两批(11月、12月)申报入库。各镇办要抓住年度入时机,积极组织企业准备好入库材料,争取11月第一批申报入库。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对标工作责任和目标,督促企业主动提供资料,完善手续,配合统计入库。

  是切实加快投资进度坚持项目为王,紧盯“三个一批”和省市重点项目、灾后重建项目,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审批、资金申报、要素保障等各项工作,加紧备齐入统材料,力争尽早实现应统尽统,形成新的增量。

  是深挖消费潜能。持续加大对商贸、餐饮住宿等实体经济的帮扶力度,在财政补贴、地方税费减免、房租减免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助力相关行业加快恢复。促进大宗商品消费,出台汽车、家电、住宿餐饮等行业消费补贴政策,化解灾情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快实现消费市场快速回暖,提高企业入库纳统的积极性。

  四是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省市文件要求,持续推进镇办和“四上”企业规范化工作,年底前各镇办、“四上”企业和投资项目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要达到100%,全面提升我区“四上”企业和投资项目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责任编辑:统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